“至善”教育的“力行”样态
《礼记·中庸》云: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力行:努力实践,竭力而行。《礼记·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最完善的境界。
宁连路小学坐落于偏远的乡村,是一所完小,占地仅10余亩,教师24人,平均年龄50岁,学生200多人且流生现象严重,校舍为D级危房。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坐落于一个蓬勃发展的园区,是一所现代化的市教育局直属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120亩,教师170人,学生2000余人,办学条件一流,办学特色鲜明。这两所学校反差很大,可谓天壤之别,实则同为一所学校,前者为十年前的“过去时”,后者为“现在进行时”。
十年前,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成立,以“力行·至善”为校训,克服乡村教育面临的重重困难,乘党的十八大召开后的东风,依托集团化办学,背靠名校办名校,相继取得了一系列办学成果。学校荣获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淮安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涌现出江苏省特级教师、淮安市劳动模范、淮安市功勋教师、淮安市师德标兵等优秀教师,培育了一批批阳光大气的园区“至善学子”。
在学校的诸多办学举措中,开展序列化德育,培育德育项目是取得上述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德育目标衔接,是九年一贯制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小学生守则》对不同学段德育目标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结合“至善”办学理念,制定一体化的“至善德育”目标。在实践层面,学校以“整体设计,分层推进”的管理思路,形成了德育队伍序列化、德育活动序列化、德育课程序列化的完整德育体系。
德育队伍序列化,主要指多措并举促进德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如,通过组织培训、开展校内选拔赛等形式锤炼班主任基本功;通过《班主任工作手册》的规范使用、《班级日志》的规范化操作完善管理制度;以一月为成长引领周期,通过德育“读书+叙事撰写”德育沙龙开展育人心得交流;通过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拓宽德育资源开发途径,用德育研究促进专业化。
德育活动序列化主要是通过德育活动,循序渐进培育核心素养。这其中,包括序列化常规教育,如三始教育(期始教育、月始教育、周始教育);序列化主题活动,以“每月一事——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主题教育,1—12月分别体系化、固定化地开展节俭(节约、节制、俭朴)、审视(遵纪、守时、诚信)等12个主题36项纲目的主题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序列化班集体建设,以打造“温度教室”为理念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活动、班本课程研发等实践探索;序列化兴趣社团活动: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开设42个社团,聘请专业指导老师进行专题指导。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绿茵传奇小足球”等社团还荣获了江苏省“优秀红领巾小社团”称号。
德育课程序列化,主要指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建立不同的德育课程:一二年级建构“立行•身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培养课程;三四年级建构“历行•心善”兴趣、文艺、审美体验课程;五六年级建构“砺行•行善”社会综合实践课程;七八九年级建构“励行•品善”心理激励励志教育课程。
在系列化德育的实施下,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培育出一系列特色德育项目。
1.“力耕园”劳动实践课程。
近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指示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样的背景下,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开辟了20亩地的“力耕园”,开启了“力耕园”劳动实践课程。学校以家庭劳动课程为基础课程,以学校劳动课程为桥梁课程,以社会劳动课程为靶向课程,架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三大领域资源,开发课程群。学校依托“力耕园”项目,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融合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了“丰收品鉴会”等活动。“力耕”劳动课程群项目被江苏省教育厅立项为2020年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项目。
2.“至善家长学校”项目。
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创建“四化”建设合格家长学校,落实标准化、课程化、特色化、常态化建设要求。学校从幼儿园小班到九年级,以12年为时间轴,构建了面向全体家长的36个通识课程,面向部分家长的5个拓展课程,按照课程计划,多形式授课。定期开设通识课程,开设线上家庭教育云课堂,邀请淮安市家庭教育宣讲师、淮阴师范学院专家来校开设讲座。该项目成功获批淮安市2020年度关工委优质化建设重点项目。
3.“相约星期一”项目。
学校每周利用升旗仪式平台,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引领与道德价值引导,将学生置于一个特定的情境中,以特殊情境熏陶学生、特殊的内容感染学生、特有的环节引导学生,有效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的养成。本学年,还完成了“我们的节日”“阳光心理”“学法指导”等20余期室内升旗仪式主题策划与视频制作。
4.“至善微班会”项目。
学校围绕“至善”德育课程的内容,进行德育课程单元的设计,组织学生通过“魅力晨会”,提高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提升信息技术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学校德育团队成立数字资源工作室。制作1-9年级序列化德育微视频。
5.“永济娃”小岗位项目。
学校努力实现班集体中“人人要做事,事事有人做”的学生自主管理的活力态势,通过各层级各类别的岗位锻炼,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意志力、创新能力,提升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6.“至善剧场”项目。
学校充分利用报告厅、班级多媒体,构建“自我认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生态文明”“校园成长”“家校共育”6大板块,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九个年级设计电影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观影。还通过“线上剧场”“小小影评”等平台提升观影效能,发挥“至善剧场”的育人功能。
7.“至善心晴园”项目。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帮助学生处理好与同学、父母、老师的关系,学会用沟通化解矛盾,做到诚信友善。学校在完成学生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基础上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团辅活动。
8.“至善读书会”项目。
该项目专注于班主任成长、班集体建设等德育书籍解读。通过阅读推进德育队伍专业提升,解决班级管理中实际问题。形成专业成长、沟通艺术、主题班会、生涯教育、家校合作、文化建设、班级活动、随笔叙事、习惯养成、学法指导、法治安全、组织管理、励志成功、故事育人、青春期教育、自主管理、生命教育、公民教育、正面教育、自主管理等专题350余本书籍的解读资源库(含语音、微课、思维图等),完成书目的整理归类。
事实上,教师队伍专业提升除“至善读书会”项目建设之外,还有校本“四步备课法”和“五步教学法”,前者指“钻研教材,个体自备;形成预案,二次备课;中心发言,集思广益;教学反思,理论提升”,后者指“铺垫激趣,设疑引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提炼,归纳完善;巩固应用,反馈提升;回顾总结,实践延伸”。学校着力建设校本、校际教研阵地, 拓展教师的发展平台和专业成长路径, 不断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通过“四个一”名师工程, 引领每位教师“上好一堂课, 出好一份试卷, 写好一篇文章, 开好一个讲座”;通过“教师讲坛”,邀请专家与同行分享育人智慧;通过“广教研”,建设教师教学合作共同体;通过集团化办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生,促进办学品质的稳步提升。
要想充分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素质教育,九年组织教育”完整链接,加强少先队和共青团衔接工作是关键。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提出了“123456”六个方面:“1”指“一个中心”:团队工作以“学生成长”为中心。“2”指“双岗双责”:团委书记(副书记)兼任 大队辅导员,团支部干部兼任少先队干部。“3”指团校课程、团队活动课程、志愿者实践课程三个课程体系。在课程理念 “让信仰点亮人生”的引导下,学校根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研发出“我想佩戴红领巾”“我是光荣小队员”“队礼记心中”“让红领巾飘扬”“红领巾心向党”“队旗团旗同飘扬”“我想加入共青团”“珍惜红领巾”“信仰点亮人生”9大系列课程。“4”指“四大文化载体”。活动要有生命力必然离不开文化阵地的建设,学校主要有以下4大团队文化载体:一是创建团队员成长活动室,将少先队和共青团元素融为一体,悬挂团旗团徽,队旗队徽等团队标识。设置阅读区、宣誓区、宣传区、公示区 、活动区、档案区。二是编印团队员成长档案。三是在七八年级教室设团队角,四是利用好本地的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孩子们带上队旗团旗实境感受体验,铭记历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5”指学校的推优入团,主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的方式来进行评价,通过接力星、美德星、岗位星、智慧星、健康星五星“积分创星”开展推优入团工作。定性指评定五星系列,定量指每颗星设分值100分,考评达到85分以上可以授星,五星集齐,方可获得推优入团资格。积分创星的过程需要自主评分、自主核星、复评定星,这个过程是团队衔接的过程、组织教育的过程、浸润信仰的过程。“6”指“六个一”团建:一课、一员、一角、一室、一月、一案。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衔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遵循时代的需求,又要立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从城乡结合部新办学校到成为优质教育品牌校,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的教育实践证明:科学、系统地做好顶层设计,教师团队专业地落实,统筹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资源合力办学,必将展现教育的强大力量,这也正是“力行·至善”的力量。(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