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耕劳动】小手添新绿 守护大森林
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3.12植树节劳动实践活动
三月的暖风轻拂过力耕园的田埂,新翻的泥土气息裹挟着春天的生机扑面而来。3月12日植树节当天,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小手添新绿,守护大森林”主题实践活动在“力耕园”劳动教育基地开展。校领导、师生代表、家长代表与园艺师傅携手挥锹培土,以劳动实践诠释绿色承诺,更将道德与法治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生态文明意识在汗水中生根发芽。
动员:劳动育人的使命宣言
下午3点40分,四到七年级师生齐聚力耕园。施建国校长、史士清主任以振奋人心的讲话拉开活动序幕:“力耕园不仅是一方田地,更是我们践行‘五育融合’的鲜活课堂。今天,我们种下的不仅是树苗,更是责任、法治意识和生态文明的种子——每一铲土都承载着传承生态文明的使命,每一次协作都凝聚着集体的力量。”学生们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投身实践。
启程:学科融合的田间课堂
活动首站是“知识讲解与示范”环节。学校特邀园艺专家朱师傅向师生讲解植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树坑的挖掘方法、树苗的定植深度、树苗间距、填土和浇水的要点等。同时,朱师傅还进行了现场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植树的要点。在讲解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结合“公共责任”主题,强调了规则意识:“树坑深度需达到60厘米,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树苗间距应保持在2米,这是对规则的遵守。”学生们听得入神,纷纷表示:从挖坑、种苗到浇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认真对待。六年级的同学们纷纷感慨道:“原来植树不仅是一项环保行动,更是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实践!”
躬耕:汗水浇灌成长印记
随着一声“开工”令下,施建国校长和学生栽下第一棵树。接着低年级学生蹲身扶苗,中高年级学生挥锹填土,家长和老师穿梭其中指导。植树完毕,各年级的学生代表在年级主任的带领下,为树苗悬挂定制“身份证”,标牌上标注树种的名称和详细信息。孩子们额头的汗水与脸上的笑容交织,力耕园的土地上渐次立起杏树苗、石榴树苗、桑树苗、无花果树苗和樱桃树苗,春风过处,嫩枝轻摇似在致谢。
收获:“力耕币”激励成长
在植树活动圆满结束之际,老师们为参与植树的学生们颁发“力耕币”。这枚小小的“力耕币”,不仅是对学生劳动成果的认可,更是对他们努力付出的肯定。施建国副校长校长亲手将“力耕币”递到孩子们手中,鼓励他们:“每一棵树苗都承载着你们的辛勤与汗水,这枚‘力耕币’是对你们劳动精神的最好见证。”孩子们接过“力耕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心中也种下了热爱劳动、珍惜自然的种子。这枚“力耕币”,不仅是劳动的奖励,更是成长的印记。
感悟:从力耕园到美丽中国
今天,力耕园的每一株新绿都在诉说三个道理:劳动创造美的真谛、敬畏自然的哲理、代际传承的担当。孩子们亲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种进心里,这种亲身实践比书本教育更具震撼力。
这场春日里的劳动实践,早已超越植树本身,成为一堂行走的生态文明课、一场生动的法治实践课、一次深刻的生命成长课。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的师生们,正用双手在力耕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绿色答卷——那里,有童年与自然的对话,更有未来公民对地球的庄严承诺。
编辑:郑欣 审核:严红 钱文霞